清靜經白話解說

 

第五章

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靜。澄其心,而神自清,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滅。

﹝字解﹞

遣──格除的意思。澄──由濁入清的意思。自然──無所勉強之意。六欲──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三毒──貪、嗔、痴。

﹝章解﹞

如果能夠永久的將一切私欲雜念格除了去,人心自能平靜不妄動了。心不妄動,再加上澄清的功夫,元神能洒洒陀陀,虛空寂靜,一點挂礙也沒有了。不用去造作勉強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、痴,也就消滅的無蹤了。 

﹝演說﹞

這一章是歸本還源,明善復初的意思。雖然說是遣欲心靜,澄心神清。但是行起來,完全都是自然的功夫。《大學》上說的:“格物”,《中庸》上說的:“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”和《道德經》上說的:”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”,都是讓人克己,率性的秘決。不過人心的一動,便會生出許多變化。佛云:“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”。一著動機,六門大開,眼要貪色,鼻要貪香,舌要貪味,耳要貪聲,心觸欲情,意生貪求。嗟呼!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味令人口爽,五音令人耳聾”。如此神不安舍,不知發生多少可悲可泣的事呢!若是能依著顏夫子的“四勿”,“非禮勿視,聽、言、動”。那能不達到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呢。《楞嚴經》上說:“菩薩見欲如避火坑”。眾生已被聲色所迷,苦苦追求,惟恐不得,那肯再躲避不納呢。凡有利于我的都要貪求,稍有違逆,便生嗔恚。痴心迷理,而生出許多煩惱障礙來。眾生因昧于六欲三毒,著于色相,故不得見如來。今時得道佛子,佛緣深厚,明理虔修,自能一步直超。果能遣欲澄心,全始全終之志,不生半途而廢之心。自無功虧一簣之嘆。遵而行之,自能的功能了。

詩曰

心擾欲牽苦無窮 輪回轉變几時停

欲覓性中真面目 勿戀身外假虛榮

三心四相當盡掃 五蘊六欲自能空

洒洒陀陀無挂礙 何愁大道不成功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