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(卦六十)

節 亨。苦節,不可貞。

初九 不出戶庭,無咎。

九二 不出門庭,凶。

六三 不節若,則嗟若,無咎。

六四 安節,亨。

九五 甘節,吉,往有尚。

上六 苦節,貞凶,悔亡。

節者,有限而不可過之義,卦德上坎陷,下兌悅,險中能悅,悅以御險,故謂節。此逆中行順,變通守道之卦,承上兌卦而來。兌者,悅而達外,能悅道而行道者也。但順處能悅,逆處不能悅。悅之不真,終難出險,而不得悅。故修真樂道之士,不以艱難動其心,不以危厄移其志,境險而心不險,時險而道不險,樂天知命,隨地而安,借險養悅,悅以御險,境遇在彼,造命在我,陰陽不能限,造化不能拘,逆之順之,而不失其所守,此節之所以有亨道也。但節雖能亨,若不知通權達變,固執一節,反為節困,名曰苦節。節至于苦,不險而自致險,獨受勞碌,有損無益。不但不為節,而且失其節,非險中之悅,乃悅以行險,是以不可貞也。夫君子修道立德,非禮不動,非道不立,非義不行,一步一趨,循規蹈矩,一言一語,隨時順理,其體常靜,如澤之無波無浪﹔其用則動,如水之可此可彼﹔靜而不至于失心,動而不至于迷性﹔動靜有常,因事制宜,不拘一節。時當塞而塞,遇險而能處險﹔時當通而通,出險而不致險,與時偕行,皆以無心處之,故能超出乎陰陽之外,不為陰陽所拘。蓋天地能役有形,不能役無形,能役有心,不能役無心。節不以心而以時,是謂隨時之節。節而隨時,如竹之節,節節有限,節節能通,有何不亨乎。

初九,在節之初,剛而守正,先能辨別其是非而后行,是不出戶庭之節。不出戶庭,能謹慎于始,自無咎于終。此剛而能正之節也。

九二,剛為柔牽,僅能節內,不能節外,窮居獨處,孤寂守靜,是謂不出門庭之節。不出門庭,節而不通,不凶亦凶。此剛而固執之節也。

六三,不中不正,務外失內,不知有節,欲求其悅,反致不悅,嗟若之傷,自取之耳,與人無咎。此柔而不知有節也。

六四,柔順得正,借剛濟柔,不能節者亦能節,是謂安然之節。節到于安,出于自然,不由勉強。此柔而借人以節也。

九五,居于險地,內有主宰,苦中能甘,能甘于險,則凡不險之處,無不能節,又可知往而有尚,順之逆之,方且節節相通,進于至中至正,神化不測之地矣。此剛而變通之節也。

上六,在節之終,柔而不剛,是謂苦節。節至于苦,苦中無甘,節于此而不能達于彼,如忘物忘形,止念灰心,存神入定之類,雖云有節,行險僥幸,無益于性命,乃節道中之凶事。但在于節,執一而終,不為人情世事所累,又得悔亡,所謂“不踐跡,亦不入于室。”也。此柔而不通之節也。

六爻惟三爻不知有節,其余五爻皆有節道,或太過,或不及,是非不等。求其節之能謹于始者,其惟初九,節之中正,不貞而亨者,其惟九五乎。修道者,可不先辨其節之所以為節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