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(卦五十)

鼎 元吉,亨。

初六 鼎顛趾,利出否。得妾以其子,無咎。

九二 鼎有實,我仇有疾,不我能即,吉。

九三 鼎耳革,其行塞。雉膏不食,方雨虧悔,終吉。

九四 鼎折足,覆公癐,其形渥,凶。

六五 鼎黃耳,金鉉,利貞。

上九 鼎玉鉉,大吉,無不利。

注:癐音速  渥音臥  鉉音玄

鼎者,烹煎鍛煉之器,所以取新也。卦德上離明,下巽入,巽進而生明,其心日下,其明日增,下而又下,增而又增。且卦體二五,虛實相應,明中能虛,巽中能實。虛明,則明無不照,而富貴窮通不能動其心。實巽,則德無不修,而吉凶禍福不能亂其性。巽進而生明,虛明而巽進,虛實相濟,如火得木而光華倍增,如木遇火而濁氣悉化,有鍛煉烹煎之義,故謂鼎。此鍛煉大藥之卦,承上井卦而來。井者,巽進而通險,險通則后天所陷之真陽已出,大藥已生,所以巽進其明,運火鍛煉矣。鍛煉之功,所以消化陰氣,堅固陽氣,使生者而熟,舊者而新,能以明心,能以凝命,是以鼎本元吉,而又有亨道也。元者,善之長生之機。鼎之烹煎大藥,即烹煎此生機不壞,萬劫長存耳。但是道也,有火候,有次序,毫發差殊,金丹不成,是在人先須窮究實理耳。

初六,在鼎之下,為下德之人,性質昏愚,其趾多顛而不正,欲立其鼎,不利于取新,利于去舊,能去其舊,則否出而趾不顛,周周正正,止于其所而不遷,如妾本下賤,生子則貴,亦可無咎,其初之有顛矣。此煉己之事,為立鼎之初功也。

九二,剛而得中,真陽返回,已實其腹矣。腹既能實,道心常存,人心不生,如我仇有疾,不我能即矣。此養道心,自無人心也。

九三,獨剛無柔,實腹之后,不知虛心,是革去鼎耳,雖能了命,未能了性,其行塞窒,未能通前達后,壽同天地一愚夫,如不食雉膏也。幸其剛而守正,方雨行塞,有虧即悔,悔則自能虛心,既能虛心,其行不塞,由了命而又了性,終得以吉全之。此有道心,又虛人心也。

九四,由巽入明,金丹有象,正當防危慮險,用天然真火,鍛盡后天群陰之時,乃剛為柔牽,鼎足又折,起人心而傷道心,如公癐覆傾命寶,得而復失,形雖存而神已喪,其凶不可言矣。此起人心,有昧道心也。

六五,柔順得中,虛人心而用道心,如鼎黃耳,金鉉也。黃耳者,鼎耳之中虛。金鉉者,鼎扃之中實,鼎耳貫鼎扃,剛柔相應,虛實相應,火即是藥,藥即是火。當此之時,利于貞一不二,防危慮險,不必分別增減矣。此虛人心而養道心也。

上九,在鼎之終,鼎新之功已盡,有無俱不立,物我悉歸空,靜則無為,動則自然,剛即是柔,柔即是剛,不用剛而剛全,不用明而明通,已到至誠可以前知地位,如鼎之玉鉉也。鉉而至玉,剛柔如一,氣質俱化,形神俱妙,與道合真,乃修道之極功,聖賢之全能,超出乎陰陽之外,而不為陰陽所拘,是以大吉無不利。此道心人心俱皆混化也。

修鼎之功,有剛有柔,有進有退,有增有減,不到有無不立,神化不測之地,不為極功。若不知剛柔、進退、增減之法,不落于三之鼎耳革,即歸于四之覆公癐,毫發之差,千里之失。修道者,可不巽緩進明,謹慎火候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