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(卦四十二)

益 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

初九 利用為大作,元吉,無咎。

六二 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,吉。

六三 益之用凶事,無咎,有孚。中行告公用圭。

六四 中行告公從,利用為依遷國。

九五 有孚,惠心勿問,元吉。有孚,惠我德。

上九 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恆,凶。

益者,增加其不足也。卦德上巽入,下震動,動而漸入,不急不緩而入之,故謂益。此益中用損之卦,承上解卦而來。解者,陽氣動而出險,漸生漸長,增益善之不足也。但益善非損不善,不能益其善,而損其不善,至于益之又益,損之又損,直至益無可益,損無可損,至于至善無惡之地而后已。是以利有攸往也。人自無始劫以來,千生萬死,罪積如山,孽深似海,輪回種子,愈久愈深,今欲行有益性命之事,非先拔去輪回種子不能濟事。輪回種子豈能遽去哉?其事有火候,有工程,非可懸虛不實,須要循序漸進,步步出力,益道心,損人心,益正氣,損邪氣,益中有損,方能有濟,利有攸往,利在于行出有益之事耳。但行有益之事,貴乎有始有終,若有始無終,仍是行而不利,無益有損。故有益,利行之道,惟在專心致志,下一番死工夫,從艱難困苦中做出,消盡歷劫輪回種子,方能復我本來原物,是以又利涉大川也。大川至險,性命所關,若于至險之地能行去,則凡無險之處,自無不利矣。卦德動而巽進,徐徐下功,不急不緩,其即隨時增減之道乎。

初九,在益之初,即能勇猛直行,大作大用,是初念已真。能益于初,自能無咎于終。此用剛而決于益者也。

六二,柔順中正,識急緩,知吉凶,煉己持心,損之又損,先天之氣,自虛無中來,陰陽相合,如或益之十朋之龜矣。十朋之益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如龜之蟄神藏氣,聖胎有象,當斯時也,正宜守貞不二,沐浴溫養,至于十月功完,脫胎成真,積功累行,護國佑民,受皇王之封號,用享于帝,天爵修成,而人爵即從之,其吉為何如乎。此用柔而自然益者也。

六三,不中不正,咎過極多,不可益以吉事,須用凶事磨礪,自能戒懼修省,有孚于中行也。有孚則心誠,中行則行謹,心誠行謹,公而無私,事無不可告于人者,如用圭通信,損中有益,凶事亦可化為吉事,始而有咎者,終可無咎。此用柔而勉強益者也。

六四,居于上巽之體,正當益己之后,益人之時,故中之于行,或因人指點,或借事開導,告其為人,人有益之公事,使學者心悅誠服,樂于從之耳。然道高者毀來,德修者謗興,必須依有大力者而為之,方能現身說法,使人遷善改過,是以利用為依遷國也。遷國之利,大行其道,如太顛之依文公,長春之依元帝。此無位者必借人力而益人者也。

九五,陽剛中正,大道完成,渾然天理,可信其惠心在內,而即有元善之吉矣。夫惠心者,天良之心也。天良之心常存,視萬物為一體,視人我如一家,一言一行,俱有益于世道人心,又可信其有惠德矣。既有惠心,又有惠德,猶如風吹物,莫不鼓舞而興起,如許遜令于旌陽,梅福官于南昌,皆能存惠心而行惠德。此有位者,不借人力而益人者也。

上九,剛而誤用,不能益己,強欲益人,不但莫益于人,而且為人擊責矣。夫益人之道,先要能損己過,己過損去,而益于善矣。己善,而后可以善人。此循序漸進,恆久之心。若立心不恆,未益于己,即欲益人,無益有損,自取其凶,此好強者,未益己而即欲益人者也。

然則,益之為道,當道未成,必先益己,及道已成,再去益人。益己益人,各有其時,若未到己益之后,不可益人。然益己益人,總要先能損己之過耳。能損己過而至于無過,可以益己,可以益人,無往不利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