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(卦三十九)

蹇 利西南,不利東北。利見大人,貞吉。

初六 往蹇來譽。

六二 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

九三 往蹇來反。

六四 往蹇來連。

九五 大蹇朋來。

上六 往蹇來碩,吉。利見大人。

注:蹇音減

蹇者,前進屯難之義。卦德上坎險,下艮止,止于險中,故謂蹇。此后天中保先天之卦,承上家人而來。家人者,明不外用,煉己之功也。煉己者,煉其后天之陰耳。人自先天失散,后天用事,人心惟危,如坎卦二陰在于一陽之外也。道心惟微,如坎卦一陽陷于二陰之中也。陽陷陰中,道心為人心所累,而不能振發,全是人心用事,險之極矣。但有險須要能止于險。能止于險,則人心漸消,道心漸生,可以處險,可以出險,而不為后天陰氣所傷矣。辭曰:“蹇利西南,不利東北”者,正處險出險之訣。西南屬坤,虛極靜篤之鄉,虛極招實,靜篤則動,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,道心發現,人心自退,乃生我之處,故利。東北為艮,陰氣剝陽將盡之方,陰氣剝陽,順其所欲,人心用事,道心將亡,乃死我之處,故不利。利于生道心而退人心,不利于起人心而傷道心。生道心即能處險,退人心即能出險,然必利見大人,貞吉者,特以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赤子之心,不識不知,無貪無求,即是道心。有道心即為大人,無道心即為小人,去人心,非見道心不能。見得道心,方能去得人心。利見大人者,即利見于道心耳。道心一見,邪正即分,穩穩當當,性定情忘,不為人心所誘,止則能以御險,動則能以濟險,止之動之,皆是道心運用,以正遇險,險中守正,終必出險解險,完全大道,以吉全之矣。

初六,在蹇之初,與物未交,人心未起之時,若往而交物,即起人心而有蹇,不往而來,人心不起,道心常存,而美譽之德在是矣。此柔而謹慎于未蹇者也。

六二,與五相應,五為坎中真陽,如王。二為艮中真陰,如臣。真陽有險,即真陰有險,如王臣蹇蹇也。有蹇而能止于其所,虛人心,求道心,不以艱難困苦移其志,所謂匪躬之故歟。此柔而能處于蹇者也。

九三,剛躁太過,與險為鄰,往即有蹇,幸其剛而得正,見險能止,不往來反,掃去人心,把持道心,遇蹇而無蹇。此剛而不入于蹇者也。

六四,獨柔不剛,本自有險,強欲出險,往必有蹇,幸其屈己求人,不恥下問,來連有道之士,擴充其識見,道心漸生,人心漸去,終必出險而無蹇。此柔而借剛濟蹇者也。

九五,陽陷于陰中,道心為人心所蔽,是謂大蹇。然剛中而正,借人心修道心,道心一來,人心即化,剛柔混合,先天之氣,從虛無中凝結成丹,大蹇而能大濟。此剛柔一氣,而無蹇者也。

上六,在蹇之終,正當人心安靜,道心發現之時,若不明火候,強制人心,反昧道心,往有蹇矣。不制人心,來養道心,而碩大之德在是矣。然必利見大人者,大人為了道成真,出險之人,從險地一一經歷過來,藥物火候,無不通曉。蹇終之時,正是生門死戶,可吉可凶之處,須要真師大人口傳心授,方能殺里求生,出蹇濟蹇,而不為陰陽所拘矣。此求師口訣,而濟蹇者也。

然則,出蹇濟蹇之道,須要真師訣破生門死戶,方能濟事。不知生門死戶,不但道心識不得,即人心亦識不得。識不得道心,焉能生得道心,認不得人心,焉能去得人心。道心不生,人心不去,縱然弄盡旁門,不蹇而自致蹇,無益于性命,反傷于性命,可不畏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