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夷(卦三十六)
明夷 利艱貞。
初九 明夷于飛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六二 明夷,夷于左股,用拯馬壯,吉。
九三 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貞。
六四 入于左腹,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。
六五 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
上六 不明,晦。初登于天,后入于地。
明夷有二義:一夷者,藏也﹔一夷者,傷也。卦德上坤順,下離明,明在順中,明而順時,以順養明,故謂明夷。又明在暗中,明而有傷,亦謂明夷。此自明而誠,退火之卦,承上大壯而來。大壯者,健于動也。健于動,須要知其進退,若有進無退,壯之太過,必傷其明,明傷而壯,未有不敗者,此退火之功所由貴。退火者,藏明于至幽至密之處,而不輕自用也。修道之所以進火用明者,以其不明而進至于明耳。既進至于明,內外不昧,可以韜明養晦,必至于至善無惡之地,使明無一點有傷,方謂火返其本。有氣無質,一團和氣,良知良能,元神不昧,非色非空,即色即空,色空不拘,如日在地上能照外,日在地下能照內。內之外之,無一不明,不明之明,勝于用明,明而無形跡可窺矣。無形跡可窺,方是火退,而火返本。但此火退,返本之道,亦逆道也。逆者何逆,逆其所生之明于內,有明而不自用也。有明不用,非空空無為便能了事,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,隨時收斂之道,要在于艱難不能自由處返來,若返于順,而不能返于逆,則火不歸元,明不入真,終必有傷,故明夷利于艱貞也。艱難守正,順時而退,明不受傷,丹元無滲漏之患,所謂“縱識朱砂與黑鉛,不知火候也如閑,大都全借修持力,毫發差殊不結丹。”蓋以修丹之道,全要以火為准則,少于火而丹不成,過于火而丹即傷,及丹已成,急須住火停輪,沐浴溫養,守中抱一,深藏其明于無聲無臭之地,不使有一點火氣耳。
初九,在明夷之初,雖無傷之形,已有傷之几,急須退火,以免其害。以象取之,如明夷于飛垂其翼﹔以人取之,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。垂翼之飛,不食而往,明于退而急退者。然主人有言者,退火乃聖胎凝結以后之事。聖胎凝結,自有真火,不用假火,如愚如訥,人所嫌忌,有言毀謗,必不能免。然雖有毀有謗,外傷而內不傷。此退火于未傷之前也。
六二,退火稍遲,而即見傷,如明夷于左股也。然柔順虛心,見傷即知,用壯馬急拯其不能早退之失,可不至于大傷其明,亦致吉之道。此退火于見傷之時也。
九三,剛明兼備,運天然真火,鍛去人心之首惡,人心一去,邪火自化,如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也。但人心有識神居之,為歷劫輪回之種子,不易去之,若去太猛,反激邪火妄動,真火有傷,惟不可疾貞,漸次化之,人心終有消滅之時。此運真火而明不傷也。
六四,養明于幽深至密之處,如入于左腹矣。左腹之明,視之不見,不識不知,可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,出有心而入無心,一切邪火,焉得而發之。此退假火而明不傷也。
六五,守中抱一,絕不用明,而明常存,所謂內有天然真火,爐中赫赫長紅,如箕子之明夷,利在于貞也。利貞之明夷,外不足而內有余。此養真火而明不傷也。
上六,不明火候,只知順用其明,不知逆退其明,是不明而反晦也。不明反晦,無益有損,自招其災,如初登于天而進明,后入于地而傷明,金丹得而復失,前功俱廢矣。此不知退火而明終傷也。
噫!養火即養明,退火即藏明。明藏于內,火返其真,虛靈不昧,期其神化,歸于無形無色而后已。但須要知得養明、退火之火候耳。若不知火候,不特不能養明,而且有以昧明,是亦明夷而已,何能濟事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