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(卦二十)
觀 盥而不荐,有孚顃若。
初六 童觀,小人無咎,君子吝。
六二 窺觀,利女貞。
六三 觀我生進退。
六四 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九五 觀我生,君子無咎。
上九 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
注:盥音管 荐音見 顃音裕 窺音虧
觀者,覺察戒慎之義。卦德上巽入,下坤順,順時而漸進,進之而不猛,有覺察之義,故謂觀。此神明覺察之卦,承上蠱卦而來。蠱者,巽在止中,止其陰氣不能入,所以飭蠱也。飭蠱之道,非神明覺察之功不能。覺察之功全在于后天中返先天,順道中行逆道。人當陰盛陽弱之時,如本卦四陰順生,二陽漸消,陽氣勢必為陰氣所消盡。神明覺察者,逆此弱陽,而不為陰氣所傷也。但人氣質有拘,積習已深,陰氣不能遽然而順,是必用漸修之功,順其欲而徐緩導之,使其自消自化,自順自退耳。何則?真者來而假者自化,內能誠而客氣自無。陽漸進于上,陰順退于下,陽統陰而陰順陽,陰陽相應,內外如一,猶如祭神盥而不荐,有孚顃若也。盥者,以水淨手也﹔荐者,以物供祭也﹔有孚者,誠信于中也﹔顃若者,溫恭于外也。凡祭神先淨手,誠信于中,后供物,溫恭于外,取其用誠漸感,以神交而不以形交,神觀之義。修真之道,如祭神也,先誠信于心,而后行持于身,神明默運,不疾而速,以誠而入,以柔而用,陰陽隔礙潛通,虛室生白,由神觀而至大觀,一粒黍珠懸于太虛之中,光輝朗耀,山河大地,如在掌中,一步一趨,皆合妙道,更何有陰不順,而陽不還哉。噫!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須要知的本卦順而巽進,進本于順之妙義,知之則神觀大觀,保真除假而長生﹔不知則小觀近觀,認假棄真而傷生,只在觀之真假上分別耳。
初六,昏暗至極,自暴自棄,甘居于下愚不移之地,此頑童無知之見。在衣食小人,亦無足咎,至于修道君子,所當觀大不觀小,而亦甘居于人下,適以羞吝而已。此至下之觀也。
六二,柔而中正,處于小人之中,而不為小人所誘矣。然雖不為所誘,獨修一己之陰,不求他家之陽,所見不遠,如門內窺觀,不敢出門,在女子守貞則利。至于丈夫修德立業,則非所利矣。此不遠之觀也。
六三,在觀上下之際,是觀其我生之善否,而進退之也。觀我生者,果善則進,而再觀人之善,以增我之善不到處﹔觀我生者,不善則退,而不遽觀人之善,先去我之所不善。此知進退之觀也。
六四,柔而得正,親近有道之士,是謂觀國之光。能觀國光,借彼之大觀,以濟我之小觀,小即能大,饒他為主我為賓,如用賓于王之利。此以小借大之觀也。
九五,巽進于中正之位,剛柔相當,正大藥發生凝結命寶之候。觀我生者,正觀其我生之大藥,歸于中正耳。藥歸中正,藥即是火,火即是藥,一時辰內管丹成。但此一時之功,難得易失,必須深明火候大觀之君子,方無當面錯過之咎。此有為之大觀也。
上九,在觀之終,是聖胎已結,可以剛居于柔,由大觀而又神觀,棄有為而入無為矣。觀其生者,正觀其陰氣潛生以退之耳。陰氣退盡,陽氣純全,真人出現,不為造化所拘,方是修道君子,成始成終,一無所咎之觀矣。此無為之神觀也。
然則神觀大觀,覺察之道,修道者始終不可離者也。始而有為以大觀,終而無為以神觀,神觀大觀,兩而合一,藥物得真,火候有准,金丹焉得不成,觀之為用大矣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