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
唯天下至聖。為能聰明睿知。足以有臨也。寬裕溫柔。足以有容也。發強剛毅。足以有執也。齊庄中正。足以有敬也。文理密察。足以有別也。 [字解]知去聲。齊音齋。其余字解皆詳釋于節解。 [節解]所謂天下至聖。唯能慎心物以覺自性。其下乃自性之發也。聰者。耳無聞也。耳既無聞。要耳何用。所謂無聞者。乃非禮不聞也。耳既無聞。天之音始能聞于我也。聞于我乃曰耳順。是非曲直由是辨焉。明者。目無見也。目既無見。要目何用。所謂無見者。乃非禮不見也。既無見。天之見始能見于我也。見于我乃曰目明。善惡忠奸由是分焉。睿者。性發心。心役身。莫非皆道也。如是則萬善備矣。知者。心機也。心之源曰性。得覓其源則大知保身。是以心不動則已。動則有感遂通焉。如是則如臨高以視下。是非曲直。忠奸賢愚。可歷歷清白矣。寬者。量大。裕者。圓陀。溫者。和煦。柔者。澤潤。此四者皆外儀也。是以內修大德。而外儀現焉。如是則待人接物。如光風霽月而大雅容物矣。發者。發而中節也。強者。自強不息也。剛者。至大至剛也。毅者。勇往直前也。如是則順天之道。執天之行也。齊者。寸心無瑕也。庄者。端正肅嚴也。中者。不偏不倚也。正者。無欹無邪也。如是則當世望而敬之。后世被化而仰之。文者。五常之德也。理者。無聲無臭也。密者。精細無紊也。察者。無微不至也。如是則民情。民隱。民風。民俗。可無微而不洞鑒。無處而不分別焉。蓋以上之大道大德。唯至聖者能之。然人人皆具聖體也。聖體者何。曰自性。試問誰無自性。簡言之即唯天下覺性者能之。嗟乎。人人具聖體而自棄。惜哉。 溥博淵泉。而時出之。 [字解]溥博周遍而廣闊也。淵泉靜深而有本也。出發現也。 [節解]此言聖人之大道大德。周遍而廣闊。靜深而有本。于誠而無息焉。 溥博如天。淵泉如淵。見而民莫不敬。言而民莫不信。行而民莫不說。 [字解]見音現。說音悅。 [節解]周遍廣闊之道。如天之高明。靜深有本之德。如地之博厚。是以至聖任大道。普天德。故見而民莫不敬。當世見聖德而民敬之。后世被聖化而民敬之也。言而民莫不信。當世聆聖音而信。后世讀聖經而信也。行而民莫不悅。當世遠之則有望。近之則不厭。后世所以慕道仰德也。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。施及蠻貊。舟車所至。人力所通。天之所覆。地之所載。日月所照。霜露所隊。凡有血氣者。莫不尊親。故曰配天。 [字解]施去聲。隊音墜。洋溢乃充滿之意。墜者落也。 [節解]聖人之德與天地一體。參贊化育。大道大德。莫可名焉。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。中國者。道德之邦。自三皇五帝以至于今。道費道隱。神龍莫測。至孔聖時。乃總集大成者也。繼往開來。應時施教。大德大化。蠻貊咸向。猶春風之和藹。不分動植之巨細。而咸被其化也。故舟車所至。人力所通。天之所覆。地之所載。日月所照。霜露所墜。凡有血氣者。莫不尊敬親愛。以期親其先后之親也。故春風之鼓蕩。猶聖人之大德。春風到處。轉枯為榮。扶萎生妍。莫論植之巨細。面迎春風則萌葉放綻矣。莫論動之大小。面迎春風則體態活潑矣。山以明。水以秀。由是觀之。春風大德。猶聖人之大化一體焉。蓋春風能啟植之枯萎。而不能格人心之狡頹也。聖人乃以自性覺群性者。是以聖人之德猶在春風之上焉。然春風日和。曰仁。仁者先天也。故聖人大德可配天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