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太極拳首頁-書籍目錄

人 貴 自 知

祖風

人們常言:"人貴自知之明",此話不難懂,自認有自知之明者,亦不泛其人。然自知有知之淺者,有知之大者。知己身之優劣長短,言之偽直妄實,行之恭過得失。此常人之知,知之淺也,不足以為貴。其知明德至善之理,知安身立命之所,知本未終始之先后,乃聖賢君子之知,方為大知,知之至也。有常人之知,不一定有君子之知,而得君子之知,必具常人之知。常人之知,知之末,雜陳私意,難免患得患失之慮。君子之知,知之本,廓然大公,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。

自知者,知己之良知良能。人能祛除私欲之流弊,復明其良知良能,止于至善之地,謂之克已復禮,明善復初。至善之地亦人道之極至。世間不能知其所止者,其必有憂患,必有恐懼,必有所顛倒痴謎,惶惶而心無所安,茫茫然生無所措。雖機敏雄辯、博學多文不能免,雖位高權傾、名聞顯貴所不能去。天下萬物莫不皆依其性而有止。詩云?"緡蠻黃鳥,止于丘隅。"孔子知止:有"朝聞道,夕死可矣"之嘆。顏回知止:"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"文王知止:有"君子黃中通理,正位居體,美在其中,而暢于四肢,發于事業,美之至也。"之概。知此止者,斷非古人夸夸其談,泛泛之論,危言聳聽。誠為悠悠華夏文明聖聖相傳,代代相承之精髓至理,故凡明此理者為大人君子,行之于家者家齊,興之于國者國興。非知之切而止之實不能得其奧蘊。

自古理必學而后能知,知本方能達本。方能克除私蔽之偏,而充其忠恕,仁愛之心,達至善之地。我輩生為炎黃之后,即當繼往聖而開來學,以明德知止為本始,君子務本,本立而后道生。不以貧賤為憂,不為富貴而驕,克已奉公,素其位而行,不越乎其外。不希高慕遠,各盡其責,各守其位。吾聞君子以德為本,以財為末,無終食,造次,顛沛之間違仁止惟致是其知,止于至善而已。孟子充其惻隱之心,而仁不可勝用。"至大至剛,善養吾浩然之氣,充塞于天地之間。"至大者:心量寬廣,無所不容,無所不極。至剛者:堅韌剛毅,不為物蔽,不為私累,無可滯屈。世之有志于學者,即當時時戒慎恐懼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敏于事而慎于言,去其偏而就其正,純其心而養其性,由勉而行之達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。大丈夫之事畢矣,盡矣。

陽明先生曰:"良知之在人心,無間于聖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,世之君子,惟致其良知為務。"所以,良知良能之在于眾人,無分貴賤、尊卑、良莠,居尊貴者,一毫無增,處卑賤者一絲不減。佛言,眾生是佛。覺即眾生是佛,迷即佛是眾生。儒論眾人皆可以堯舜。聖凡之分,止于一念。人具良知良能而不克私去蔽以復明之,為自暴自棄,非不能爾,是不為也。譬如:惻隱之心人皆有之,見孺子入于井而不援之以手,非不能,是不為也。羞惡之心人皆有之,處淫糜之所而不知避,非不能,是不為也。辭讓之心人皆有之,乘車遇老弱病孕而不讓,非不能,是不為也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,有過而不知改,非不能,是不為也。孟子說?"惻隱、羞惡、辭讓、是非人之四端,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,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"青年毛澤東就曾提出:"橫盡虛空,山河大地,一無可恃,而可恃惟我。蓋我即宇宙也,若除去我,即無宇宙,各我集合,而成宇宙。""人類之目的,在實現自我而已,同情他人,為他人謀幸福,非以為人,乃以為己,吾有此種愛人之心,即需完成之,如不完成,即是于充足生活有缺。"毛澤東一生簡朴過人,好學自律,舍己從人,以天下為公。成就一代偉業,終而成人成己,彪炳史冊。

從來舍己者成于己,利己者終失于己。仁者以財發身,不仁者以身發財。正所謂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君子之學,惟求之于理,驗之于心,止之于至善,己之獨知之地,所求于內,自得其樂,非欲與人知,更非求于財色外物。故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。小人之學,以詞章侈麗為功,以博學強辯為能,以名聞利養為務。所求于外,故惟欲見知于人。為人于財色二物透不過,其人實不足道,其文亦不可觀矣。如今一些所謂學貫中西、著作等身的學者、文人、樂以聲名自居,好以權威自封,自視飽學,于聖理妄加褒貶,然察其言實于真理之顯明無些許之助益﹔觀其行于已之良知良能實無半點之發明。故聖人之理日漸日迷,而功利之虛文愈繁愈雜。國民于理而茫然莫之其向。致我中華文明之國,禮儀之邦,反有不及于西方之國,徒具虛名爾。苟欲國之文明興盛,舍我輩之士,更待其誰焉?

仁、義、禮、智人之四端,四端不啟,民不可以為聖賢君子,禮、義、廉、恥、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不可稱善治。詩云?"邦畿千里,維民所止。"民好仁而國安和,民好義而國無亂臣,民知恥而國有禮儀,民知是非而國無憂患,故四維張必在四端啟,四端啟必在致其知,一定之理也。